努力建设发展更平衡供给更充分的公共交通体系
时间:2018-08-14 08:54 浏览量:次
今年,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迎来验收期,重庆、郑州等地正在积极筹备验收工作。去年12月,上海、南京已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获得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称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十三五”期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的通知》发布已将近一周年,张家口、宜昌等地相继发布“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公共交通发展。
本文立足“公交都市”验收后的工作,探讨“十三五”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新特点,敬请关注。
全民参与 助力公交精细化发展
32项考核评价指标中有30项达到验收标准,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等6项指标超过验收标准。南京在“公交都市”验收过程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1.1万公里公共汽电车线网、348公里轨道交通、93035辆公共自行车……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南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除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南京在“公交优先”理念宣传、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也都走在国内城市前列。通过成立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南京积极宣传“公交优先”理念,形成了“听取民意、服务民生”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
“‘公交都市’创建不是目的,也没有终点。”在2017年公交都市创建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南京市副市长储永宏表示。
今年,南京正积极谋划“公交都市”验收后的工作,进一步建立精准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推动城市以公共交通发展为导向。
在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的基础上,南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决策咨询和协调机制,扩大行业专家、社会公众参与,建立基于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估的公共交通供给评价机制。
在公共交通出行上,南京将更加注重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模式换乘的便捷性。今年,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将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铁路、长途客运、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枢纽,市民出行将更加快捷。
“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公交都市’创建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认为,“公交都市”验收后仍然需要完善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长期保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活力。
绿色低碳 公交服务更便民
“在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不同城市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北航天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付海洋表示,“十三五”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针对公共交通薄弱环节,开展重点建设。
今年5月,河北张家口正式印发《张家口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0年)》(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重点推进6项工程建设,创建“公交助奥运、绿色伴我行”主题型“公交都市”。
根据《实施方案》,张家口将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预计到2020年,张家口中心城区、冬奥会赛区及相关保障区域将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绿色出行引领城市发展将成为新常态,公交服务也将更加惠民便民。
为了满足新能源公交车的用电需求,张家口计划新建4座公交充电站、32个充电桩、2座加氢站,2020年前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早在今年2月,湖北宜昌就发布了《宜昌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便捷公交”作为创建工作重点。
记者了解到,宜昌将按照“健全大中运量公交骨干体系,促进多模式公交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创建要求,全面优化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公交枢纽、公交专用车道等基础设施。
目前,宜昌快速公交走廊已采用“常规公交﹢大站快车”的网络结构,常规公交平均速度提升至每小时20公里,大站快车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25公里。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也由13分钟缩短到6分钟,便捷、快速、舒适的公交越来越受到宜昌市民的青睐。
预计到2020年,宜昌将依托大中运量公共交通走廊,打造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和特色公交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数据融合 推动向综合出行服务转变
“从第一批和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情况来看,各城市在提升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方面均面临较大的挑战。”吴洪洋表示,在“公交都市”创建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综合保障机制,让城市公共交通快起来、准起来,切实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
无论是前两批创建城市,还是“十三五”第一批创建城市,公交优先仍然需要加强路权、信号优先等方面的保障,特别是在交通拥堵、道路资源紧张的区域。作为保障公交准点率的“硬件”设施,公交专用道还需要进一步成网、成体系。此外,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有效发挥公交信号优先的作用,从而提升整个公交系统的出行效率。
付海洋认为,当前“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交车辆、线路、场站等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但城市交通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仍相对不足。
在“公交都市”创建持续发展方面,各城市需要融合互联网,加强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通过深入挖掘公共交通出行数据,掌握乘客出行规律,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营管理水平。
用好信息化手段还需要积极推动跨部门的数据融合,从而推动由单一的公共交通服务向综合出行服务转变。通过整合公共交通相关数据资源,建立综合出行信息数据库,为市民提供更加实时精确的出行信息,也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公交都市’创建的本质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吴洪洋认为,人民是否满意直接体现在乘客满意度上。“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需要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了解乘客对公共交通服务提升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市民幸福感。